百家乐娱乐城-网上百家乐平台 刘宝元教授领衔的“区域地理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成员包括史培军、李小雁、王静爱、宋长青、陈晋、周尚意、葛岳静、张科利、苏筠、周涛、缪驰远、潘峰华、陈波、李琰、杨扬等。
“区域地理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基于百家乐娱乐城-网上百家乐平台 “区域地理”国家级教学团队、“土壤水文与土壤侵蚀”教育部创新团队、“地表过程模型与模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的核心成员组建。团队以“区域”研究为切入点,建立中国区域资源、环境、灾害叠加效应为特色的创新研究,建设区域地理课程体系,成为国内外地理学高水平研究和人才培养的优秀团队。
坚持以德为先,培养爱国奉献、勇于担当的专业人才
团队成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牢记教书育人使命。团队重点建设区域地理课程体系,及时将教育研究和科学研究成果融入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培养,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家国情怀和学术能力的地理学人才。
秉承忠诚报国的思想和传统。团队负责人刘宝元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1996年留学回国工作,曾获北京市优秀党员、科技部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野外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团队先后吸引了陈晋、张科利、缪驰远、陈波、杨扬、李琰等一批海外学成归国人员,他们怀有报国之心,一直奋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坚持立德和树人相统一。团队成员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潜心育人工作。王静爱教授先后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北京市师德先锋,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荣誉称号。周尚意教授获评北京市教学名师和北京师范大学“四有”好老师金质奖章荣誉称号。葛岳静教授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潘峰华等多名青年教师近年担任辅导员(班主任),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助推学生成长,所带班级曾获北京市先进班集体、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团支部等荣誉。
重点建设区域地理理论与实践课程,重视国情教育和家国情怀浸润。团队建设了“世界-国家-家乡”多尺度的区域地理系列课程,包括“世界地理”“地缘政治与亚太地理”“中国地理”“遥感中国”“乡土地理”等。20余年来长期坚持建设河北坝上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基地、上海-江苏东山人文地理野外实习基地。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和野外实习、实践探究,为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夯实了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
创新教学理念方法,重视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中国地理”课程先后开展国家级精品课(2005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6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0年)建设,“人文地理学野外实习”慕课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在全国高校同名课程教学中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地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曾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人文地理学多元开放野外实践模式的长期探究”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有《中国地理教程》《乡土地理教程》《人文地理学野外方法》《土壤地理综合实践教程》等多部教材,成为全国多所高校区域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
坚持科学研究与课程建设相结合,助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围绕中国主要地理问题,开设“土壤侵蚀原理”“流域管理”“灾害风险科学”等课程,形成了本科-研究生梯级递进课程体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灾害风险科学》《中国自然灾害风险地图集》等教材、图集、教学案例等融入教学,提升教学的前沿性和科学性。广泛吸纳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和实地科考中,培养学生专业研究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出一批优秀学生,近年有4名毕业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多人获国家或中科院高水平青年人才计划。
重视基础地理国情的社会普及与宣教,担当提升国民素养新任务。地理国情、省情是重要的基本国情,团队坚持服务国家和社会重要需求,组织主编了《中国省市区地理丛书》共计35本,为开展省情教育提供了全新读本。王静爱作为主编组织和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地理卷》的编著工作,宋长青作为副主编组织和参加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地理卷》的编著工作,多名团队成员参与词条编写,主动承担为公众普及地理国情的责任与使命。
聚焦科学前沿,服务国家生态建设
团队成员坚持探索地理学前沿科学问题,创造国际国内一流的科研成果,扎实开展我国土地覆盖监测、水土保持、流域生态修复、区域自然灾害风险防范研究,服务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重大战略。
“区域”土壤侵蚀原创性研究,为国家土壤水蚀普查提供方法指导和方案设计。通过多年在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的野外观测和室内实验,构建了中国土壤侵蚀模型。创建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陡坡土壤侵蚀公式,解决了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侵蚀影响的参数化问题,该模型被水利部作为《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计算模型。作为第一技术支撑单位,刘宝元作为首席科学家,设计了国务院组织的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土壤侵蚀普查方案,完成了全国7大流域31个省(市、自治区)的土壤侵蚀定量图的制图,普查成果由国务院正式发布。
“区域”自然灾害研究,引领了中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防范的研究,近年来为国家多次重特大灾害提供了快速评估、应急救援、恢复重建的决策支撑。针对全球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与经济损失的新特点,提出了以凝聚力模型和综合灾害风险防范理论,构建了多灾种的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重特大自然灾害的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团队在全球率先出版的英文图集《Atlas of Nature Disaster Risk in China》,被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署(UNISDR)推选为全球科技减灾十大成果之一,团队出版的《World Atlas of Nature Disaster Risk》,被确认为“联合国第三次世界减灾大会”正式交流的科技文献。“综合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于201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区域”生态建设研究,立足于我国生态脆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探讨生态退化及其机理,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和技术方案。团队构建了区域土地利用格局、生态安全优化方案,为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土地退化防治、生态风险防范、生态环境建设、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提供技术支撑和方案。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任务中唯一一所以高校为任务牵头单位,团队成员负责多项专题研究任务。开发了地表覆盖动态监测的遥感数据处理新算法与新模型,完成了“全球30米地表覆盖遥感制图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项目,为生态环境的评价与高风险区的识别等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可服务于气候变暖减缓适应、“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半干旱区集雨保水与植被生态适应机制”于2015年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青海湖流域生态水文过程与湿地恢复技术研究及应用”于2019年获得青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服务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检测的遥感方法研究”于2015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北京师范大学区域地理理论与实践教师团队致力于建设一支面向未来、教学科研相长的教育团队,攻坚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问题的学术团队,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研究团队,弘扬家国情怀、甘于奉献的教师团队。团队将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充分发挥老中青人才优势,为发展中国地理学贡献团队力量。
背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深化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活动,旨在从高校中遴选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党的建设,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突出,为教育改革发展稳定作出重要贡献的教学科研单位、创新团队开展创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以黄大年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凝聚团队力量,立德修身,潜心治学,开拓创新,立志做大先生,潜心做大学问,努力育大英才,真正把为学、为事、为人统一起来,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