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 SDG)3.9要求大幅减少因PM2.5污染导致的死亡人数(Deaths attributable to PM2.5 pollution, DAPP)。然而,现有研究对DAPP的预估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SDG3.9目标还需要深入评估。针对这一问题,百家乐娱乐城-网上百家乐平台 何春阳教授团队与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青海省人民政府--北京师范大学高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延边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等单位合作,耦合气候变化情景框架、流行病学模型、地球-气候系统模型,在全球层面预估未来DAPP的变化趋势,系统评估落实SDG3.9面临的挑战。2024年3月28日,《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这一研究成果。
研究表明未来PM2.5污染相关死亡在多数情景下均不会有大幅度的下降。根据多个模型平均的结果,按照现有趋势(SSP2-4.5情景),在2015~2030年,虽然空气质量和医疗保健水平有所改善,但是受到老龄化的影响,PM2.5污染相关的死亡(DAPP)预计保持稳定,不会有实质性的变化。全球DAPP在大多数情景下未能实现实质性减少。在SSP1-2.6情景下,DAPP减少最多(-19%),预计到2030年几乎能达到中等目标。在区域尺度上,DAPP的趋势变化很大,中东和非洲(MAF)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LAM)等地区难以实现DAPP实质性的降低。(图1)。
图1 PM2.5污染相关死亡人数(DAPP)的历史变化和到205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3.9的预期达成情况。a 全球尺度DAPP的变化,b–f 区域尺度。实线代表平均估计值,阴影表示未来PM2.5浓度(来自11个地球-气候系统模型)和疾病死亡率(来自统计模型)的95%置信区间。缩写定义如下:ASIA(亚洲,不包括中东、日本和前苏联国家)、MAF(中东和非洲)、LAM(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新欧盟及其候选国)、REF(东欧和前苏联国家的改革经济体)。
研究发现未来全球实现SDG3.9依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模型中,基于最宽松的标准,全球也有超过1/3的国家无法在任何情景下实现SDG3.9。多个模型的平均结果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国家(107/154)到2030年难以将DAPP下降20%以上,即难以实现SDG3.9的中等目标。当将“实质性减少”的定义放宽到10%(即弱目标)时,实现SDG3.9的挑战仍然存在,超过50%的国家(87/154)在任何情景下都无法在2030年实现SDG3.9。当将目标(30%)收紧时(即强目标),有80%的国家(127/154)未能实现。同时,各个模型分开的分析也显示类似的结果(图2)。
图2 154个国家到2030年和2050年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3.9的情况。颜色表示在对SDG3.9进行弱、中等和强设置下(分别表示相对于2015年DAPP减少10%、20%和30%),在0、1、3、2和4种可能的情景下,能够达到SDG3.9的国家百分比。
研究认为,主动采取多种措施应对空气污染有望实现环境、经济和公共健康的共同收益。人口老龄化是推动DAPP增长的主导因素,医疗保健改善是推动DAPP下降的主导因素。然而,PM2.5浓度和疾病死亡率更容易通过激励、监管和技术研发等政策措施来改变。空气污染控制和医疗保健方面的进步可以为大幅度减少DAPP做出重要贡献。如果能够通过额外的努力将PM2.5浓度和疾病死亡率在原有基础上降低20%,那么全球将有接近90%的国家在2030年实现中等程度的SDG3.9(图3)。
图3:进一步改善空气污染控制和医疗保健对达到中等可持续发展目标(SDG)3.9的潜在影响。a, b 2015-2030年和2050年PM2.5污染相关死亡人数的相对变化。c, d 到2030年和2050年实现中等SDG3.9的国家百分比(基于154个国家计算)。图例中的颜色表示,由于空气污染控制和医疗保健的进一步改善,PM2.5浓度(绿色)和疾病死亡率(蓝色)相对于预估值降低了20%。
本研究的主要贡献是在最新的ScenarioMIP框架下,利用CMIP6的所有11个可用模拟提供了DAPP的全面长期预估,该框架提供了DAPP驱动因素(人口、年龄结构、疾病死亡率和空气质量)集成且内部一致的预估结果。同时,研究在多个尺度上尝试评估实现SDG3.9的潜在挑战和路径。研究表明,未来实现SDG3.9依然存在很大的挑战。因此,实质性降低PM2.5污染的健康影响需要污染防控和医疗保健改善的共同努力,各个国家应该在未来的发展中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技术更新和增加医疗投入占比等手段控制PM2.5污染的健康效应。同时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促进污染防控和医疗技术的普惠。此外,也需要将空气污染控制和公共卫生与减缓气候变化、技术创新和能源系统改革相结合,通过综合政策实现多个SDG的同步实现。
中国海洋大学岳桓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21级博士毕业生)为论文第一作者,何春阳教授和延边大学张达副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合作者还包括北京师范大学的史培军教授和黄庆旭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的杨洋教授和亓欣博士、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Brett A. Bryan教授、澳大利亚联邦工科组织的Enayat A. Moallemi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的马群副教授和北京大学的许芳瑾博士。该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2371296,42271314)、北京师范大学全球环境变化项目(编号2023-GC-ZYTS-08)、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22QD051)和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220484163)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