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娱乐城

“重走红色路线 弘扬塞罕坝精神”——学部教工党支部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参观学习

发布日期:2023-09-28   |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23年9月22日-24日,学部行政党支部和遥感科学与工程党支部12名党员同志前往河北承德塞罕坝机械林场参观学习。

跟随总书记脚步 到塞罕坝看树看人精神

第一站来到了塞罕坝展览馆,党员同志们紧跟讲解员的步伐,聆听着这片美丽高岭的传奇故事。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60多年前,塞罕坝是一片高原荒漠,“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如今这里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这凝结着塞罕坝林场三代建设者艰苦创业的心血。听讲解员介绍塞罕坝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巾帼不让须眉”六女上坝、马蹄坑大会战、雨凇之故事,看着展馆里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张张图表、一座座奖杯,党员同志们在心里升起了敬仰之情,几乎哽咽,润红了眼眶。



追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尚海纪念林和月亮山尚海纪念林是为了纪念塞罕坝机械林场首任党委书记王尚海,他于1964年春带领林场职工在马蹄坑(尚海纪念林所在地)展开了造林大会战,造林500余亩,成活率达95%以上,拉开了向荒原进军、营造百万亩绿色林海的序幕。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在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上,护林员刘军、王娟夫妇驻守望海楼13年,日夜看护着这片林子。这片落叶松高大挺拔,树龄高达60余岁,林下还有忍冬、大叶小、山楂等多种灌木,这松针满地、景色优美的丰茂森林像是在诉说着当年的热血创业故事。


传承好塞罕坝精神 地理人建功立业担当

北师大地理人从2013年起就开始在塞罕坝从事地理和遥感方面的研究工作,为推进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持续努力,至今已10年。这里是地理学子课程实践的重要基地,塞罕坝实习是学部本科三年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必修实习。每年暑期,“遥感综合实习”课程的同学们都会在穆西晗老师、周红敏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和御道口草原森林风景区的承德遥感综合试验场,开展为期一周遥感野外实习,同时领略北方森林草原过渡带的壮美风光

穆西晗老师带领党员同志们参观了位于落叶松林的观测塔、位于月亮山的辐射观测站点北京大学生态站。穆老师是观测塔的建设全程的亲历者和建设者之一,他介绍说,从2013年李小文院士揭牌,到2020年破土动工,在学部、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机械林场、河北林草局等多方大力支持下,建成了三座观测塔。塔高40米,在不同高度布设了涡度相关、叶绿素荧光、自动气象站等碳通量相关仪器,为科研提供长期定位观测数据。依托实验场获得星-机-塔多平台观测数据,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74篇,完成博士学位论文14篇,硕士学位论文18篇。正如习总书记所说,要把学问做在祖国大地上”,期待未来为服务“双碳”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党员同志来到北京大学塞罕坝生态站,听曾发旭老师讲述了实验室建设历史和科研投入使用情况。据他介绍,从2006年建站至今,生态站现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实验场地和基础设施,具备科研、教学实习以及学术交流等三大主要功能可同时容纳科研和教学实习百余人。生态站与北师大地理学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也是科研教学、人才培养上的紧密合作伙伴。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60年来,三代塞罕坝人牢记使命、艰苦创业,创造了世界生态史上的一个“绿色奇迹”。北师大地理人弘扬塞罕坝精神,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科研的道路上不懈奋斗,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了贡献在新征程上建功立业。